上海刑事案件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法律文集> 证据不足时能否定罪?

证据不足时能否定罪?

2025-06-17上海刑事案件律师

证据不足时能否定罪?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中,坚持“疑罪从无”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这意味着如果现有证据不能充分证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达到法定标准,则应当作出有利于被指控者的判决,即不应认定其构成犯罪。这种做法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以及对司法公正性的追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精神病人犯罪是否要承担责任?

精神病人犯罪是否要承担责任,主要取决于其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的精神状态。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果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必要时,由政府强制医疗。而对于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在我国法律体系下,当面对证据不足的情况时,是不能对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定罪处理的。这不仅是对个人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也是维护司法公平正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5 上海刑事案件律师 技术支持:大律师网